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

家电维修广告贴上家门口?消协揭露坑人套路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万晓东日期:2024-12-21 20:39:14

2024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激发消费活力 !

2024年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已拉开帷幕!

诚邀您为深圳点赞!

无病乱修、小病大修“山寨”门店冒充官方维修点......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家电上门维修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轻信低价维修服务宣传,谨防搜索网站“李鬼”。

近期,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梳理96315热线投诉情况发现,家电上门维修占到维修类投诉的50%以上。

▶▶▶   三类主要问题:

(授权图片)

一是消费者被非品牌授权的维修经营者误导,消费者通过搜索网站找到的品牌家电维修,声称“官方售后维修”实际上非品牌授权;

二是双方约定好费用后临时加价,存在无病乱修、小病大修的现象;

三是未完成服务,维修人员现场未修好家电却收取了维修费用,或维修人员走后家电再次出现问题。

👩消费者汪女士因为空调漏水通过某平台接受上门维修服务,维修人员上门后告知空调的泵坏了,向消费者收取500元,消费者后来发现该空调没有泵这个设备,才知道被维修人员忽悠了。

👨消费者李先生通过某搜索网站接受某品牌无线吸尘器官方付费维修,维修人员自称为官方售后,要求李先生购买更换配件和保修服务,事后李先生核实发现该维修人员未得到品牌授权。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通过网络方式经营的家电维修商户存在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且商户信息不实。另有家电维修人员通过印制小广告并塞进居民信箱、门缝的方式进行宣传,往往打着“某某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名义,这些小广告的可信度几乎为零,存在高额收费、虚假地址等问题。

▶▶▶   《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指出:

👉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的,维修人员应当在服务前主动向消费者出示与其在经营场所明码标价内容一致的价目表或价格手册等,以便于消费者选择、查询。

👉通过网络方式提供服务或者销售产品的,应当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明码标价。

👉实行先消费后结算的,应当在结算前向消费者出具结算清单,列明所消费的服务项目、价格以及总收费金额等信息。

👉存在辅料或者零配件费用的,还应当列明相关产品的品名、数量、价格等信息。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消费者应选择品牌官方正规维修渠道。消费者可从家电标签、产品说明书、售后服务手册中查找品牌售后服务电话(品牌官方APP或服务号),或在品牌官方网站上查找售后联系方式。此外,也可以进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www.cca.org.cn),选择“消协帮您查”栏目,进入“企业服务联系方式查验宝”,搜索需要维修的家电品牌,即可找到该品牌的联系电话及官方网站。 

如果消费者选择非品牌官方售后,不要轻信“小广告”,优先选择有正规实体店的维修经营者,留好维修凭证,谨防虚假维修,过度维修。

👉不轻信经营者低价宣传。消费者通过网络方式寻找维修服务时,要查看经营者相关资质,货比多家,不要轻信维修服务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经营者。

👉谨慎对待搜索网站。消费者要仔细辨别通过搜索网站搜索的维修服务信息,谨防“李鬼”或“山寨售后”。

👉注意妥善留存消费凭据。消费者维修家电时,要查验工作人员身份证明,要求出示报价单据,事后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保留维修单、宣传信息等相关证据。如遇到消费纠纷,应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或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有消费问题找消委会!最后再次回顾在消费纠纷中,最快最便捷的举报方法:

1、拨打12345/12315电话进行举报

2、宝安区所有社区工作站均设置有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您可就近前往消费纠纷地社区工作站的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3、搜索小程序【315消费通】投诉

4、点击宝安区消委会微信号底部菜单-投诉援助-我要投诉

5、百度搜索【宝安区消委会】官网-投诉指引-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

工作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安三路28号海关大厦21层(从2号厅观光电梯上)

工作时间:

上午 9:00—12:00

下午 14:00—18:0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

*******************************************************************************************************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万晓东

转载说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