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

食品盲盒要走上规范发展的明路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戴先任日期:2025-07-05 14:59:21

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共筑满意消费 ! 

打开社交平台,“19.9元开出高价甜品盲盒”的笔记点赞量过万次,探店博主沉浸式拆盒的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一种临期食品盲盒或者叫剩菜盲盒的东西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消费方式。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开始试水剩菜盲盒模式,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打包出售。(据6月25日央广网报道)

临期食品盲盒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它精准拿捏了年轻消费者追求新奇体验的心理。在这个注重消费体验的时代,拆盲盒带来的未知惊喜,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临期食品价格远低于原价,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而且,食品盲盒以反浪费为旗号,将临期食品尽快售出,避免了临期变过期,节约了社会资源,这一理念也得到了部分舆论的肯定。

然而,从消费需求角度看,食品盲盒的走红虽折射出年轻群体追求新奇体验的消费心理,但也暴露出冲动消费的潜在风险。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食品盲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若盲盒中的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且价格优惠,这种既能减少食物浪费又能让消费者获益的模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消费创新。但现实中,一些商家可能将食品盲盒当作营销噱头,甚至出售过期食品。此外,临期食品储存条件不佳可能导致变质,未按要求加工食用也会引发安全问题。

从市场供给角度而言,食品盲盒是一把“双刃剑”。其创新之处在于将“临期经济”与“盲盒经济”巧妙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商家来说,这有助于盘活库存;对消费者而言,能带来实惠,展现出商业模式的智慧。但若监管不到位,食品盲盒就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商家可能利用盲盒形式掩盖食品问题,如出售过期食品、因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等。而且,食品盲盒信息不透明,消费者难以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一些不良商家还可能利用消费者对盲盒的好奇和追求实惠的心理,抬高售价,让消费者花冤枉钱。

早在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就强调,经营者要充分履行注意义务,避免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化妆品带来安全和浪费等方面的风险。这表明,食品以盲盒形式销售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临期食品盲盒作为新兴业态,监管必须及时跟上,予以必要规范。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合法经营,严守食品安全红线,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家则要自觉规范经营、诚信经营,这不仅是长存之道,更是长赢之道。消费者也应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只有市场与消费者供需双方都理性参与,去弊存利、弃盲投智,才能实现共赢。

食品盲盒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盲区和监管盲区,更不能打着反浪费的旗号“割韭菜”。只有走上规范发展的“明路”,才能让这一新兴业态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为社会创造价值。(戴先任)

*******************************************************************************************************

有消费问题找消委会!最后再次回顾在消费纠纷中,最快最便捷的举报方法:

1、拨打12345/12315电话进行举报

2、宝安区所有社区工作站均设置有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您可就近前往消费纠纷地社区工作站的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3、搜索小程序【315消费通】投诉

4、点击宝安区消委会微信号底部菜单-投诉援助-我要投诉

5、百度搜索【宝安区消委会】官网-投诉指引-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

工作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安三路28号海关大厦21层(从2号厅观光电梯上)

工作时间:

上午 9:00—12:00

下午 14:00—18:0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

*******************************************************************************************************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戴先任

转载说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