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

30克金币换了19.43克手镯?小心黄金“以旧换新”陷阱!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张文章日期:2025-03-23 21:22:45

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共筑满意消费 !

近期,随着黄金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一些珠宝店纷纷推出黄金“以旧换新”服务,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但与此同时,“足金变成‘一口价’黄金”、“换购后重量缩水”等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多。

商家未能尽到全面告知义务

导致消费者用30克金币换19.43克金手镯

去年初消费者钟女士在福州市鼓楼区一家珠宝商行按照“以旧换新”的方式,用30克金币换购了店内销售的一款金手镯,并为此额外向珠宝商行支付了890元费用。

兑换后,钟女士发现金手镯重量只有19.43克,于是与珠宝商行进行交涉,要求按照首饰兑换前后的黄金重量差额所计算的实际金额退还差价。

👱 珠宝商行声称

由于黄金在回收和重新加工成饰品的过程中存在损耗及加工费等费用,因此依照行业规则,在消费者以金币换购黄金饰品时,要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前述耗损及加工等费用,并在计算兑换金额时作相应抵扣,不同意消费者提出的退还差价要求,只同意退还钟女士之前支付的费用890元。

👔 福州市消委会指出

消费者到店与珠宝商行进行黄金“以旧换新”,珠宝商行作为经营者理应在兑换前详尽告知旧金换购价格、有无折旧计价、是否扣减损耗、换购后的首饰加工费计算等具体换购规则,供消费者选择参考。

而珠宝商行在换购期间,未能尽到全面告知义务,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换购具体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换购的手镯重量等关键信息,进而误导消费者进行交易,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涉嫌构成价格欺诈,因此消费者提出的按照首饰兑换前后的黄金重量差额所计算的实际金额退还差价诉求应当予以支持。

经调解,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由珠宝商行退还钟女士1300元。

黄金“以旧换新”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黄金选购常识,避免落入商家套路。消费者平时要了解贵金属及其合金纯度表示方法、足金等一些基本相关知识,学会查看首饰印记及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同时,由于计价方式的不同,要注意区分“按克计价”黄金饰品和“一口价”黄金饰品。对于有实物黄金投资或保值需求的消费者,不建议选购“一口价”黄金饰品产品。

问清以旧换新规则,货比三家再做选择。市场上各家珠宝店的黄金“以旧换新”规则不尽相同,因此消费者在换购前不要轻信商家的“黄金免费换”“零工费换新款”等宣传,应详细了解各家珠宝店的换购规则,必要时可请珠宝店帮助测算换购费用并进行对比。同时还要问清楚换购的是足金还是“一口价”金饰、二次换购有无限制条件、多余黄金能否兑换现金等,从中选择相对划算的换购方案,并且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场或门店进行换购,售后和服务质量相对有保障。

关注交易细节信息,做好换购商品确认。消费者应事先对旧的黄金饰品进行称重,做到心中有数。在换购前,消费者应与商家再次确认具体的换购规则;在选择换购的黄金饰品时,消费者要向商家仔细询问黄金饰品的详细信息,并查看饰品印记及标签。同时也可要求商家当场对饰品进行复称,核对新旧首饰两者克重差异,若重量相差较大,则可能为“一口价”黄金饰品或有其它方面问题,应谨慎对待。

索要凭证注明信息,发生纠纷积极维权。消费者在换购后应第一时间向商家索要发票或交易凭证,认真查看发票或交易凭证上是否载明所换购金饰的品名、材质、纯度、重量、单价、加工费、总金额等内容,仔细核对发票或交易凭证内容与实际货物与商家承诺是否一致,并保留黄金饰品的标签、合格证明等。对于商家口头承诺但发票或交易凭证上没有的“终身免费换新”等售后事项,一定要求商家在发票或交易凭证予以书面注明并加盖公章,以便发生消费纠纷时有据可查。一旦事后发生纠纷,消费者可先行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或消委会进行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有消费问题找消委会!最后再次回顾在消费纠纷中,最快最便捷的举报方法:

1、拨打12345/12315电话进行举报

2、宝安区所有社区工作站均设置有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您可就近前往消费纠纷地社区工作站的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3、搜索小程序【315消费通】投诉

4、点击宝安区消委会微信号底部菜单-投诉援助-我要投诉

5、百度搜索【宝安区消委会】官网-投诉指引-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

工作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安三路28号海关大厦21层(从2号厅观光电梯上)

工作时间:

上午 9:00—12:00

下午 14:00—18:0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

*******************************************************************************************************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张文章

转载说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