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免息”“低息”等网络贷款套路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记者 张文章日期:2024-10-07 08:45:202024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激发消费活力 !
近期,有群众反映通过网络贷款遇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为此,金融监管总局厦门监管局发布了警惕网络贷款套路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关注3种风险。
▶▶▶ 01模糊利息费用风险
即以“免息”“低息”等说辞营销宣传吸引潜在客户借款,但在实际放款时违规收取费用。另行签订合同,要求消费者收到借款后第一时间转回“保证金”,变相收取“砍头息”;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捆包销售,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服务作为放款前置条件,且提前还款不退还订购费用;通过APP操作设置限制消费者正常还款,引发消费者债务逾期,产生“罚息”。
▶▶▶ 02泄露个人信息风险
即在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后,将客户个人敏感信息打包出售给“产业链”上下游不法机构获利,使消费者及其亲友饱受各类电话销售骚扰。
▶▶▶ 03诱导过度借贷
蛊惑消费者过度超前消费,诱导消费者在旗下的众多网络平台连环借款、以贷还贷,致使消费者负债超出自身收入水平,还款时引导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使消费者债台高筑,可能导致不良征信记录。
▶▶▶ 金融监管总局厦门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强化风险意识选择正规渠道
警惕低息诱惑,对“低息”“免息”“无抵押快速放款”等诱导性营销宣传说辞保持高度警惕,办理借款业务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关注借款业务真实息费水平及费用明细;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贷款需求”“额度测评”等弹窗标识、贷款链接及网站,谨慎进行信息授权行为;选择正规渠道,办理借贷业务时,应关注机构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载明的业务范围,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等渠道核实金融机构资质。
此外,消费者还要依法及时维权,积极应对侵害。切勿轻信“代理维权”“征信修复”“停息挂账”等宣传广告,避免受到二次侵害。
*******************************************************************************************************
有消费问题找消委会!最后再次回顾在消费纠纷中,最快最便捷的举报方法:
1、拨打12345/12315电话进行举报
2、宝安区所有社区工作站均设置有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您可就近前往消费纠纷地社区工作站的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3、搜索小程序【315消费通】投诉
4、点击宝安区消委会微信号底部菜单-投诉援助-我要投诉
5、百度搜索【宝安区消委会】官网-投诉指引-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
工作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安三路28号海关大厦21层(从2号厅观光电梯上)
工作时间:
上午 9:00—12:00
下午 14:00—18:0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
*******************************************************************************************************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记者 张文章
转载说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