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

买不锈钢餐具,认准“304”就行了吗?

来源: 安徽市场监管综合科普广州、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日期:2024-09-01 19:18:45

2024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激发消费活力 !

▶▶▶   304不锈钢接触食品一定安全?

在生活中,许多人认为“304不锈钢”就是安全可靠的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其实“304”只是不锈钢的牌号,是不锈钢中常见的一种材质。就化学成分而言,“304”不锈钢”必须含有18%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

然而,判断不锈钢制品是否可安心用于接触食品,不是依据牌号,而是看其是否符合GB 4806.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要求。

0901-28.png

▶▶▶   不锈钢的牌号数字越大代表越好?

304、316、201这些数字编码就是不锈钢的牌号,不锈钢的牌号相当于不锈钢的身份证号。

如下图:成分、比例稍微的差异,出来的不锈钢牌号、特性就不同。

0901-29.jpg

从表里可以看出来:

●    关于耐腐蚀性:316不锈钢>304不锈钢>201不锈钢>430不锈钢;

●    关于价格:316不锈钢>304不锈钢>201不锈钢>430不锈钢。

所以并不是数字越大代表越好。

▶▶▶   使用不锈钢有禁忌

不锈钢金属性能良好,制成的器皿美观耐用。然而如果使用不当,重金属元素就可能会在人体中慢慢“累积”,危害健康。

●    不可煎煮、盛放中药

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在加热条件下,会与不锈钢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络合物。

●    不可存放醋、盐等

不锈钢餐具不宜盛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盛放酸性果汁。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电解质能与餐具中的金属元素起复杂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引起腐蚀、浮锈、污点等不良现象,使其中元素过量溶解释出,污染食物。

●    不可用强碱性洗涤剂清洗

切勿用强碱性或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例如小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清洗。这些强电解质会与金属元素发生“电化学反应”,溶出有害元素。

●    不可空烧

因为不锈钢较铁、铝制品导热系数低,热传导比较慢,空烧会造成表面镀铬层的老化、脱落,使其使用寿命缩短。

▶▶▶   如何挑选不锈钢餐具?

我国对于与食物直接接触的食品级不锈钢有着严格的规定,而劣质不锈钢容易析出超量的重金属元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01看包装、标签是否标注材质和钢号

选购不锈钢餐具产品时,应认真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所用的材质和钢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明确了食品接触用不锈钢选材为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等,如果不是、或者未标注建议不要购买。

此外,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电话、执行标准等也是必须注意查看的。

0901-30.jpg

图/湖北质检

02看产品的外观和重量

选购不锈钢餐具产品时,可以仔细检查产品外观,看餐具边缘是否光滑,表面光亮是否一致,表面是否清洁。外观粗糙,光亮不均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

质量较好的不锈钢餐具手掂有分量,敲击桌面、台面等时声音浑厚。那种轻飘飘的餐具最好不要购买。

03不要相信“用磁铁检验真伪”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称,304等奥氏体不锈钢是无磁或弱磁性的。其实,不锈钢可能会因冶炼造成化学成分波动而出现磁性,但这不能认为是冒牌或不合格。

04通过正规商场购买

不要贪便宜买地摊货,建议消费者在大型商场、超市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

有消费问题找消委会!最后再次回顾在消费纠纷中,最快最便捷的举报方法:

1、拨打12345/12315电话进行举报

2、宝安区所有社区工作站均设置有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您可就近前往消费纠纷地社区工作站的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3、搜索小程序【315消费通】投诉

4、点击宝安区消委会微信号底部菜单-投诉援助-我要投诉

5、百度搜索【宝安区消委会】官网-投诉指引-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

工作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安三路28号海关大厦21层(从2号厅观光电梯上)

工作时间: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8:0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

*****************************************************************************************************************************************

文章来源:安徽市场监管综合科普广州、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转载说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附件下载